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立足新时代党员教育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挥党员电教远教宣传、教育、服务的功能定位,从政治着眼、向中心聚力、为大局服务,不断丰富宣教内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持续推动党员电教工作高质量发展。
精细统筹谋划,建强党建宣传“主阵地”
坚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用好线上线下资源,建立覆盖全区、辐射全市的宣教网络。
织牢网络全覆盖。线上依托互联网移动平台,线下结合党建示范点推动“红屏”进驻基层一线,在有条件的村(居)搭建红色智慧屏,改造升级远教广场和站点136个,打造出“远程教育+电教大屏+新媒体平台+地铁公交网络”四位一体的融媒体矩阵。
优化机制强管理。修订完善《远程教育播放收看工作机制》《远教广场LED大屏管理使用规范》等6项工作制度,建立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定期征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微需求”,开展精准式内容投放,推行“播放申请—审核校对—编辑播出—实时监控”的共享播放机制。
锤炼队伍提素质。优选一批熟悉基层党务工作、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非公党建指导员、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担任远教站点管理员,实施电化教育能力素质提升计划,定期开展分级教学和集中轮训,2023年,全区共参与电教培训256人次。
精准聚焦发力,打好影视制作“主动仗”
深入挖掘“人文集美”“一精神三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紧贴基层需求,把制作优秀电教片作为党员电教工作有效开展的源头活水。
找准选题定方向。紧跟中央、省、市年度制片计划“风向标”,广泛征集“金点子”,综合选取具有教育意义、时代价值和传播能力的题材作为拍摄重点方向,保证电教片主题正、内容新、有力量,年均收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党建促乡村振兴”等15个以上优质题材。
培育团队建机制。建强电教骨干、专家评审、制作团队“三支队伍”,创新电教片制作专业化合作模式,实行择优合作、末位淘汰的工作机制,动态更新制作团队资源库,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联动制片机制,实现自主创作和联合制作相结合。
匠心制作出精品。建立“制作团队+制片骨干+参与单位+专家团队”四级审核机制,贯彻“新、真、活”制作理念,从严把好制片全流程“质量关”,力求做到切入视角新颖、故事情节感人、细节刻画真实、人物形象鲜活。近年来,举办全区党员教育微视频观摩交流活动4届,累计创作微视频300余部,获奖作品185部,其中全国优秀奖1部,省级一等奖3部、二等奖3部、三等奖5部,获得市级奖励46部。
精心组织协同,唱响时代发展“主旋律”
坚持宣传与教育相融合,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以党员故事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
信息宣传有力度。构建全员参与的信息宣传工作机制,近三年,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等领域在省级以上刊物刊载24条信息,在新媒体账号发布推文3146条,点击量超过千万次。
共享联动有深度。构建“电教搭台、部门联动、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宣教格局,充分发掘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难险重任务中涌现出的榜样事迹。近年来,在各类媒体平台推出“青春之歌”“攻坚一线”等4个专栏,开设“书记带你游乡村”等68个专题,播出《集美先锋广场》114期,推出26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88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
聚力推广有强度。根据形势任务,启动辖区全媒体矩阵,利用“元宇宙党建馆”等媒介,集中时间和力量形成较大规模的宣传声势。2024年初,线上开展集美区第四届党员教育微视频集中展播活动,6天展播累计访问近220万次,投票数超过46万,转发点赞5千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党员教育的影响力、受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