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省委基层党建“六个一”工作要求,紧扣省委巡视和州委书记述职点评意见整改工作,称多县把加强党建品牌建设作为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有力抓手,全面打造“一线贯穿、亮点纷呈”的党建品牌矩阵体系,为推动称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突出高位谋划抓布局,严控品牌建设尺度。为进一步深化全县党建品牌建设工作,县委组织部制定印发《称多县“融初心·联智慧”融联互促党建品牌创建方案的通知》,全面实施“凝心铸魂、强基固本、建章立制、人才赋能、智慧添翼、提能增效、党建融合”七项行动,融合共产党员为民服务初心,联通数字化智慧化云端,以初心推动创建,以智慧促进融合。立足党建工作实际,从思想、组织、纪律、作风、制度等方面统筹谋划、精准用力,创新载体、整合资源、协同发力;构建县级领导领衔联系党建品牌制度,采取县领导挂点抓、党工委牵头抓、党组织书记直接抓的“三抓”模式,筑牢品牌集群根基;以打造“1+N”数字组工体系为抓手,推出“融初心·联智慧”党建网站,对全县党建品牌创建工作的经验做法进行宣传,拓宽品牌影响力;落实创建专项经费保障,初期投入80万全力打造有标识、有内涵、有举措、有阵地、有实效、有温度、有影响的“七有”党建品牌,全面融入党内政治生活、融入党支部日常建设、融入基层党建各项基础工作,把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向中心工作、业务工作、重点任务聚焦发力,激发形成融联互促党建品牌“集群效应”,打通党建与业务融合“最后一百米”。
突出严格标准抓培育,延拓品牌建设深度。县委组织部建立分类指导、跟踪指导的有效衔接机制,不定期进行调研检查,将党建工作渗透、贯穿到业务工作中,破解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部务会领导结合分管、联系领域,每人每年指导创建1 个以上党建品牌,及时协调解决党建品牌创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并积极参加所联系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的有关活动,形成上下联动、互帮互促、主动联系的良好工作局面;全县确定22名组织观念强、党建业务熟练、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党建人才储备库候选人到各品牌创建联系点和行业系统统筹指导工作。通过面对面解惑答疑、点对点现场指导、一对一问诊把脉,帮助疏通品牌创建中的堵点、难点问题50余个,精雕细琢品牌样本。建立党建品牌“一品牌一分析一汇报”制度,各党工委责任人定期向组织部汇报工作推进情况和工作成果,确保及时掌握及时指导工作;完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持续推进党建品牌“再创建”,建立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党建品牌管理规范,实行“一年一考核”动态管理。党工委定期对创建完成的党建品牌开展“回头看”,对管理不善、达不到创建标准的党组织,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对创建较好的党建品牌充分发挥“磁吸效应”,结合党建工作述职评议,总结党建品牌创建经验做法,组织开展品牌创建现场观摩会等,切实让党建品牌成为服务中心、服务群众、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突出精细培育抓落实,加码品牌建设力度。坚持全方位、个性化创建,推动党建品牌连点成串、串珠成线,聚力打造“一线贯穿、亮点纷呈”的党建品牌矩阵。按照“一支部一品牌、一领域一特色”的思路,融入发展历程、特色文化、党建成效等内容,嵌入生态文明建设、平安建设、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强村带寺·双星联创等重点工作,实现党建和业务工作的有效融合,为党组织建设注入新活力、新内涵。村(社区)层面:积极探索“党建+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新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党员联户”的基层网格化管理模式,释放出“小网格”的“大能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乡镇层面:围绕乡村振兴、平安建设等中心任务,构建“支部+合作社+牧户”的发展模式,夯实乡村振兴支撑力;结合“强村带寺·双星联创”工作,探索建立“支部统、网格领、群众跟”的基层治理联动机制,推进基层治理“碎片化”转向“系统化”,推动村党支部在寺庙管理上有机嵌入、深度融合。机关层面:紧扣四强党支部”建设,着力党建业务融合,夯实“七大行动”,严格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以强带弱,以点带面,加快推进薄弱村迅速提升,持续推进党务工作者梯队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党建+”中心工作任务,逐步探索推进科学的责任闭环工作法和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